新一轮贸易博弈 特朗普或难改失败结局
全球经济面临新挑战
自2017年以来,全球经济格局经历了深刻变迁,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尤其引人注目。曾经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,现已具备更多元的市场选择和反制能力。这种改变为中美两国间的新一轮贸易博弈注入了更多复杂性。与此同时,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,其执政风格和政策方向表明,他将继续以高压策略推动“美国优先”,并试图通过“大谈判”重新塑造中美经济关系。
特朗普的策略回顾与失误
回顾特朗普在2017年至2021年发动的“贸易战”,其目的显而易见:以高关税威胁中国屈服于美国的要求,进而实现缩小贸易逆差、重振美国制造业的目标。然而,结果却与预期相差甚远。中国不仅通过灵活的政策调整和反制措施稳住了经济,还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巩固了自身地位。美国则因关税政策导致国内物价上升、产业链外移,并未达到吸引制造业回流的目标。
在这一背景下,特朗普再次祭出类似策略的有效性令人质疑。他选择斯科特·贝森特(Scott Bessent)担任财政部长,试图将关税政策包装为谈判策略。然而,投资者和经济学家的普遍看法是,这种策略的成功概率微乎其微。
“特朗普2.0”下中国的应对策略
与上一轮贸易战相比,中国现已做好更多准备,具备更强的谈判筹码。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反制方向:
1. 货币政策:
中国可以通过人民币贬值抵消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,使其出口商品保持竞争力,同时削弱美国施压的效果。这种做法曾在过去的经济博弈中证明了其有效性。
2. 关键资源控制:
稀土资源、镓、锗等对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的材料是中国的一大优势。如果中国限制这些资源的出口,将直接冲击美国在半导体、电动汽车和电信领域的供应链。这将给美国科技公司带来巨大压力,尤其是依赖中国原材料的苹果、特斯拉和英伟达等企业。
3. 金融工具:
中国是美国国债的主要持有者之一。如果中国选择抛售部分所持的7300亿美元美国国债,不仅会增加美国的财政压力,还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,从而影响美国经济的稳定。
4. 精准反制:
中国或采取精准打击的策略,针对美国最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进行制裁,例如苹果、亚马逊和沃尔玛等。这些公司一旦遭遇供应链中断或市场限制,将直接拖累美国经济增长。
美国盟友的不安与分歧
特朗普的单边主义政策不仅冲击中美关系,也对美国盟友造成了困扰。尤其是日本、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家,对“特朗普2.0”下可能遭遇的高关税威胁深感忧虑。日本尤其对特朗普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(TPP)一事心存芥蒂,因为 TPP 本是日本遏制中国崛起的重要战略。然而,特朗普的“美国优先”政策无视盟友利益,令其外交关系复杂化。
日本现任首相石破茂(Shigeru Ishiba)迄今未能与特朗普实现会面,而特朗普团队的态度更让盟友感到失望:美国似乎认为亚洲盟友的支持可以被搁置一旁。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任期内为加入 TPP 付出了巨大政治努力,却未能阻止特朗普退出协定。这种对盟友利益的漠视,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,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多外交和经济操作空间。
中美贸易的未来走向
如果特朗普执意推动中美“大谈判”,最终结果可能并不如其预期。
- 最好的结果是谈判达成有限协议,以维持表面上的双边合作,但很可能不涉及实质性改变。
- 最坏的结果则是,特朗普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,与中国进行全面贸易对抗。这将导致全球供应链混乱、市场波动加剧,并使两国经济都面临深重压力。
中国对此已有清醒认识。无论特朗普提出怎样的要求,中国都明白任何让步都可能换来更多的得寸进尺。因此,中国极有可能采取“拖延战术”,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,以灵活的策略应对特朗普的高压谈判。
全球经济的深远影响
“特朗普2.0”如果重演单边贸易政策,不仅会对中美两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,还可能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,促使金砖国家和“全球南方”加速脱离美元体系。在这种背景下,中国有望成为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领头羊,而美国则将市场拉回到1985年的保护主义时代。
值得注意的是,特朗普的“胜利”常常是表面化的。他与日本达成的2019年贸易协议以平局告终,替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(NAFTA)的《美墨加协定》(USMCA)也未能带来预期的显著改变。
全球经济需要寄望于特朗普的团队中出现理性声音,能够对其极端行为加以制衡。然而,鉴于特朗普的执政风格和对“复仇”的执着,这一愿景可能难以实现。未来一年,这场新的贸易博弈无疑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