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政赤字驱动下的资产轮动与比特币角色重估
在全球资本格局经历深层次调整的当下,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浮出水面:在以美国为核心的流动性体系发生变化之际,比特币的资产属性将如何演变?
本报告尝试从全球流动性结构、风险偏好迁移、以及宏观财政驱动因素出发,探讨比特币在当前与未来资本轮动中的潜在角色。
比特币价格的历史驱动机制
根据Michael Howell等宏观研究者的分析,比特币价格的主要历史驱动因素包括:
- 高贝塔资产的风险偏好波动
- 与黄金的相关性
- 全球流动性的边际变化
在2021年后,这一框架愈发简化为一个核心变量——财政赤字占GDP比重。这一变量不仅直接推动了名义GDP的上升,也间接增强了企业营收及股票市场表现,尤其在财政刺激压倒货币政策的时期尤为明显。
美国财政主导全球流动性
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,美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长期保持在高位。正是这一财政扩张,使得美国成为全球风险偏好与资本流动的锚点。
这产生了两个重要影响:
1. 全球资本涌入美国:以美国股市、科技龙头(如MAG7)、国债为代表的美元资产获得超额流动性支持。
2. 比特币与美股相关性增强:虽然比特币本质上是全球资产,但其价格走势越来越贴近美国科技股,形成表面上的“高相关性”。
然而,这种相关性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的因果变量——全球流动性本身,而非某一特定资产类别的独立表现。
流动性与比特币: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
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研究表明,比特币价格变化与全球流动性之间存在可量化的因果联系。过去十年,由于美国是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,这一因果路径也投射到了比特币与美股之间的“虚假相关性”上。
关税战的资本意义:美元资产的隐性风险溢价上升
在特朗普政府主导的贸易政策背景下,一系列资本流动的结构性重组正在发生:
- 减少贸易逆差意味着留在美国的美元增多,相应地减少了流向海外的美元资本。
- 美元相对弱化配合外国货币升值,将推动非美国家的资金回流,以捕捉更优的汇率调整后收益。
- 全球财政扩张的去中心化:非美国家开始效仿美国,提升财政赤字以支持本国基建与国防,形成多点财政刺激。
这意味着,全球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美元资产的风险回报结构,特别是考虑其汇率风险、利差风险与政治风险溢价。
下一阶段的资本轮动:从美元资产到多元配置
随着美国资本市场的边际吸引力下降,全球投资组合结构出现分化:
- 美国科技股估值高企,面临增长瓶颈
- 美元指数走弱
- 美国资产吸引力下降
因此,资金开始流向其他高潜力市场,包括外国股票、外国债券、黄金、大宗商品,乃至比特币。这一趋势在“非追加保证金日”的市场表现中已有迹象。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比特币表现已开始与传统美国科技股出现脱钩迹象,反映出其越来越多地被视为“全球中性资产”而非美股的延伸。
风险与机会:比特币的再定价逻辑
当前的全球流动性转移及财政扩张的地理重心转移,为比特币提供了新的逻辑基础:
- 不受单一国家政策干预
- 无法被征收关税
- 不承担特定国家的政治尾部风险
- 提供纯粹的全球流动性敞口
在此结构中,比特币相较黄金虽然尚未完全表现出其定价潜力,但具备极强的贝塔性与去中心化金融生态嵌套性,具备作为“资本重构时代避风港”的潜力。
结论:比特币或将在全球流动性再平衡中迎来新一轮估值重构
若全球财政主导下的流动性中心从美国向其他经济体扩散,比特币或将首次真正摆脱对美国流动性的依赖,体现出其全球资产的真正定价逻辑。
此轮资本再平衡的“后半场”或许不再属于美股,而属于那些能映射全球资金去美元化趋势的资产,而比特币,正好具备这一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