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金融化新玩家Tether与软银联手出击
比特币金融化新样本:Twenty One Capital横空出世
2025年4月,一家专注于比特币资产投资与金融服务的全新上市公司——Twenty One Capital(简称“21C”)正式宣告成立,并通过与Cantor Equity Partners的合并完成纳斯达克上市,股票代码为 XXI。这一事件不仅因为其初始持有超过42,000枚比特币而引发关注,更因为其背后阵容堪称“豪华”:全球最大稳定币发行方 Tether、数字资产交易平台 Bitfinex,以及全球头部风险投资机构 软银集团共同参投。
这一组合,意味着全球资本中最活跃的三类角色——稳定币巨头、风险投资巨鳄与美国政府系资本,正试图打造一个“全生命周期比特币金融化平台”,而不仅仅是又一个“微策略模仿者”。
从数字资产持仓看:全球第三大比特币上市实体如何炼成?
21C在启动时便成为全球第三大持有比特币的上市公司,仅次于MicroStrategy(MSTR)与矿企Marathon Digital(MARA)。根据公司披露:
- Tether 提供了价值 20亿美元的比特币出资;
- Bitfinex 追加 6亿美元;
- 软银 则通过比特币及现金形式注入约 9亿美元;
- 同时,Cantor通过SPAC结构完成了约 5.85亿美元的融资,包括 3.85亿美元可转债 与 2亿美元股权私募。
这为21C的比特币初始配置提供了坚实基础。不同于MicroStrategy的单一储备逻辑,21C自成立起就设定了“以比特币为核心资产展开完整金融生态构建”的愿景。
战略三部曲:从资产配置到金融产品矩阵
据公司官方资料,21C规划将按三阶段推进其愿景:
1. 阶段一:比特币累积
通过股权、债券融资与合作投入不断增持比特币,目标是成为“最资本效率化的比特币投资标的”。
2. 阶段二:教育与普及
推出涵盖内容媒体、知识平台与在线教育等形式的比特币普及工具,建立品牌认知。
3. 阶段三:金融服务拓展
搭建基于比特币的结构性金融产品,包括可转债、抵押贷款、借贷平台、企业顾问服务等,使比特币不只是资产,更是融资、收益、信用的工具。
这意味着,21C并非是一个单一的资产配置平台,而是立志于成为以比特币为核心的全栈金融服务商。
核心指标体系:用比特币语言解构公司价值
为了构建差异化的估值体系,21C引入了两个全新的运营指标:
- BPS(Bitcoin per Share):每股所代表的比特币数量,相当于比特币版的“净值”。
- BRR(Bitcoin Return Rate):以比特币计价的内生成长速度,体现公司每股比特币的增长能力。
此举显示出其核心经营逻辑已彻底脱离传统法币定价体系,转向“比特币本位会计”。
Tether、SoftBank、Cantor:三大资本背景释放怎样的信号?
Tether:稳定币帝国的延伸
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稳定币发行商,Tether近年来不断深化其对美元国债、加密金融服务的控制力。其与Cantor的合作早已展开,Cantor不仅协助Tether管理其高达800亿美元的国债资产,还持有其发行的可转债工具。此次联手21C,意味着Tether正试图通过股权平台转向比特币资产层的控制。
SoftBank:全球资本杠杆王者
软银长期致力于新兴技术与长期估值故事的押注,从阿里巴巴、Arm到WeWork,其擅长打造“估值溢价+资本复利”闭环。此次入股21C,很可能是押注比特币金融化作为下一个十年新叙事。
Cantor Fitzgerald:深度华府背景的金融棋子
作为这起SPAC交易的操盘者,Cantor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备受关注。其前任CEO Howard Lutnick现任美国商务部长,而其子 Brandon Lutnick 正是本次并购的推动者。这为21C在政策、安全、监管合规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背书。
新的“比特币金融平台战争”正在开启?
MicroStrategy开启了“可转债+比特币储备”的策略先河,Marathon则代表了“矿业+BTC财务化”的路径。而21C,则代表了新的趋势:“多元金融+比特币为本位”的超级结构体。
其定位已经超越了“模仿微策略”的层面,而更像是在建构一个比特币时代的“贝莱德”或“高盛”——用加密资产逻辑重写资本市场游戏规则。
正如其CEO、Strike创始人Jack Mallers所说:
“我们不是为了击败市场,而是为了构建一个全新的市场。”
结语:比特币金融化浪潮进入“机构3.0时代”
Twenty One Capital的成立,是继灰度基金(Grayscale)、比特币ETF之后,比特币进入主流金融结构的又一里程碑。其结合了资本体量、监管合规、市场教育与金融产品创新等多个维度的能力,或许预示着比特币不再只是“数字黄金”,而是正在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“第二资产锚”。
如果说过去的比特币牛市是由散户驱动,当前的上升浪潮,则正在由金融工程师与制度资本书写。